面对没完没了的疫情,大家都会感叹“这两年太难了”,“难”是实实在在的,疫情之下,恐怕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独善其身。
毫无疑问,我们最终一定会战胜疫情,但疫情期间的保供现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警醒。有的企业因防控不利,被无限循环隔离;有的企业已经躺平,注定很难起身;有的企业没有被疫情隔断物流,却隔断了资金流,已经奄奄一息。
有些灾难,我们无法避免,所以放宽心,不去纠结;有些事情,我们却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正如在危机中寻找“机”,又如在逆境中苦练功夫,这些都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向内部寻求力量,化危机为机遇
在疫情形式再次变得严峻的情况下,市民重点生活必需品供应情况,备受大家的关注,于是部分市民都开始囤菜抢菜,平日貌不惊人、稀松平常的萝卜、青菜、土豆等蔬菜也变得“金贵”起来,在某些特殊的时间段,甚至会短暂出现“一菜难求”的状况。
农批市场作为百姓的菜篮子,起到保供应、保民生、稳物价的作用。尤其是上海疫情显现的“菜篮子”问题,让全国各地占据农产品流通主渠道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重要作用愈发凸显。
中国农批市场有4500多家,年交易额亿元以上市场有 1700 家左右。亿元以上市场占据了80%以上农产品流通份额,覆盖国内 80%以上的人群。中国城市农产品消费的70%—80%仍是通过批发市场流通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批发市场的“集货”功能和“散货”功能仍将不可替代。
疫情的爆发,对农批市场来说是警醒,是挑战,更是机遇。农批市场需要审视自身发展的不足,并做出有效措施弥补不足,化危机为机遇,加快完善自身基础设施建设。
二、疫情促使农批市场 “升级改造”
我国现有的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雏形可以追溯至1988年开始的国家“菜篮子工程”,这项民生工程的初衷是缓解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农副产品供应偏紧和物价上涨过快的矛盾。
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显著落后于商超、社区菜场等新型业态,且生鲜电商的出现又替代了部分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需求。它们普遍存在着设施陈旧落后、经营管理混乱、占道经营、卫生不达标、质量检测设施缺失、消防设施不齐备等安全隐患,可以说传统农批市场的种种弊端和顽疾,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传统市场主要存在问题
1.交易模式—现金、现场、现货
目前我国农批市场仍以传统的收取摊位、场地租金为主的经营方式,场内交易以现金、现场、现货”的“三现交易”方式为主。
2.交易秩序—人员密集、环境脏乱、交通拥堵
由于占地面积广、交易规模大、人员流动多,导致农批市场管理难度高,环境脏乱、交通拥堵等问题多年来没有太大改善。
3.市场监管—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追溯体系不完善
相比较于零售行业现代化管理的日臻完善,农批市场管理水平没有随规模扩张而显著提高。农产品标准化、净菜进城、全程冷链、可追溯等理念的落地仍有大量工作待完善。
4.区域布局——市场随着城市发展自然形成,缺乏整体规划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大部分是随城市发展自然形成,缺乏整体规划布局,影响了农产品配送效率。随着城市圈不断扩大,农产品批发市场从建成时的“地处郊区”变成了寸土寸金的“中心地段”,极易造成交通拥堵。
5.创新发展——建设投入大,社会效益受关注,经济效益见效慢
农批市场作为经济主体,首先考虑的是生存与收益问题,其投资主体多是企业,市场的投资、运营、管理、盈亏等各环节均由企业自主承担。对于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资金又无法快速提高市场运营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
疫情的爆发,对农批市场来说是警醒,是挑战,更是机遇。农批市场需要审视自身发展的不足,并做出有效措施弥补不足,化危机为机遇,加快完善自身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破茧之道”
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主席马增俊认为,第一代批发市场的特征是“圈地、圈院子、盖围墙”,硬件设施不健全。第二代批发市场虽然硬件设施基本健全,但功能发挥不完善。第三代批发市场则应该是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科学、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现代化市场,其升级版就是“智慧农批”。
那么,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究竟路在何方?对比欧洲、日本、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智慧农批市场的转型发展经验,结合部分行业专家、学者的观点,总结如下:
1.统筹规划、异地搬迁、升级建设
由于地方各级政府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认识不统一,导致规划上不到位,需要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确定农批市场的合理密度、建设标准、规格。但商超化、标准化、仓储化、冷链化、智能化是方向,应该被地方作为新建农批市场的重点,建设具有完备的商品分级整理、加工包装、质量检测、结算服务、委托购销、代理储运、信息提供、代办保险等配套一体化功能。
2.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溯源体系建设
政府的监管职能到位,派驻相关政府人员进入市场,介入市场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发展等不仅仅是市场主体自己的企业行为,更是政府进行城市管理工作、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食品安全,确保每件农产品都有“身份证”,可参照国际流行的农产品追溯制度,与所有供货商和生产基地达成一致,在生产、运输、进场和交易等全过程执行溯源码制度,办理市场对于销售的商品加贴二维码或标识码,为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溯源保障。
3.智能化、信息化、电商化成未来发展方向
在市场内部管理中通过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创新应用,以智慧化、数字化、技术化方式改造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在销售环节打通线上线下经营渠道,积极发展网上交易和物流配送。新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与电商及配送平台建立合作,建立直供直销、网上订购、连锁配送等模式。
·关于申报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项目的通知
·关于做好高温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全市农产品市场保供稳价及疫情防控的倡议书
·开展《现代服务业扩大就业影响研究》在线问卷调查的函
·我会召开四届七次理事会会议
·我会召开四届六次理事会
·我会顺利召开四届三次会长办公会
·我会走访公路物流基地专业市场群
·农业农村部:全力抓好春耕生产和“菜篮子”产品供应
·重磅| 商务部和重庆签约!将在这些方面给予重庆支持